死过一次的元始渴望活着,更渴望实力。
唯有实力,方才能让他活的更长。
一切只因,曾经那刘玄的玄宙、黑蚊两大本尊,轻飘飘渡劫之场景,已深深地印入了元始之心。
一次湮灭,沉寂,消失数十、上百万年之事,元始再不想承受了。
因此,元始也对后继有人之事,有了一种新的理解,一种莫名的执着。
阐教传承之不绝,元始之名便可长存于世,永垂不朽。
而世人传唱元始之名,元始纵死,亦可复生。
这也是此番元始,为何会如此地——煞费苦心、殚精竭虑地,想要帮助广成子证道混元之故。
玉虚宫中。
在元始的教诲之下——
广成子带着大彻大悟的坚定、誓死不改的执着下山了。
此去有熊氏,广成子立志——
必要一谈而下有熊氏,绝不做二次再谈、三次又谈的准备。
做一个身兼天皇师、人皇师,两大皇者之师于一身的千古第一人皇师。
此刻之广成子,立志之坚,有了那么一股‘千古第一人皇师’的风采气度。
当然了——
‘千古第一人皇师’之称,也不知这广成子,究竟是当的还是当不得了?
岁月易逝,人事难变,转眼万年。
有熊氏部落,或者说是有熊氏方国,更为合适。
三千年前,借着传送阵之助——
广成子以准圣大圆满的境界,依旧花了七千年的时间,方才从昆仑山来到了有熊氏。
广成子到了有熊氏之后,他并没有选择轻举妄动,也没有直接登门拜访有熊氏。
虽然,广成子之前已经从他人的口中,了解到了许多有熊氏的情况。
但是——
对于一个做过天皇师,修为高达准圣大圆满的广成子来说,他对有熊氏,应该有自己的判断。
毕竟,唯有知己知彼,方能在收徒有熊氏之事中,一谈而胜。
然而,若是广成子对有熊氏的了解——
仅限于他人的传说之中,那他如何能有把握一谈而收有熊氏为徒?
因此,在三千年前——
广成子来到有熊氏之后,他并没有轻易地选择露面,而是选择了暗中观察、走访。
他要设身处地、耳听眼见地亲自考察、了解一下有熊氏再说。
如果考察结果不令他满意,那他广成子宁可不收有熊氏这个弟子。
以此之下,方能保证他阐教的战车,不会轻易地绑在一个废物的身上。
幸而——
三千年来,广成子对整个有熊氏的考察是满意的,甚至是大大地超出了他的预期之内。
实地考察之下,广成子发现——
如今,有熊氏的社会组织形态,已经基本跨过了“部落—氏族”式,这样一种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同时,在有熊氏的带领下——
有熊氏的社会形态,竟然达到了“方国—城邦”式,这样一种“着城而居”的、一种更高级的社会组织形态。
因此,而今的有熊氏部落,当称之为有熊氏方国,或者是有熊国,似乎更为的合适。
与此同时——
在有熊国这样一种社会组织形态的极大进步之下,也必然会给整个有熊国的生产力,带来极大的促进。
连锁反应之下,有熊国的整体实力,也必然会迎来翻天覆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