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此时的羽柴秀胜并不知道加藤清正已经全军覆没,还在等着加藤清正到釜山后,会派人去对马岛给自己送来补给。
于是,他继续耐心的等待起来。
第三日开始,已经有人饿死,便开始杀马充饥。
而此时,木松已经得知常威重创了加藤清正四万大军,虽然蔚山城还没被攻下,但知道也不会持久。
所以,他顾不得损失,立即加大了对釜山城的进攻。
毕竟,釜山城不管是在兵力,还是在防御上,都与蔚山城有不小的差距。
而自己相比于常威,还占据着兵力和火炮的绝对优势,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比对方后一步拿下城池,那岂不显得自己太过无能?
又是三天过去,蔚山城的倭军已经逐渐绝望,甚至到了人相食的地步。
他们也想过突围,但想到城外是周军,而加藤清正等援军又迟迟不来,补给又不见踪影,便知道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终于,羽柴秀胜坚持不下去了,派人前来与常威和谈,只需要常威能够保证不虐待、杀戮俘虏,就会选择投降。
常威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然后羽柴秀胜便在他的要求下,率领一众摇摇晃晃的倭军出城投降。
而常威进到蔚山城后,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将这些倭寇全拉出去宰了。
还是那句话,这些人根本不配享有自己的信誉。
随后,留下一千人守卫蔚山城,常威率领剩下八千余人南下釜山。
两天后,待他抵达釜山时,釜山城的战斗也结束了。
不过,木松却没有丝毫开心,反而有些郁闷,因为这座城不是被他直接攻下的,而是昨晚倭军主动放弃了。
趁着夜色,倭军水师前来接应,城内所剩的两万多倭军全身而退。
此战虽然消灭了一万多倭军,但攻城的辽军自身也付出了七千多的伤亡。
如果没有耀武营珠玉在前,这也算是一场不错的胜利了。
可反观耀武营,不但拿下了更加坚固的蔚山要塞,还消灭了五万倭军,而他们自身,兵力却并没有损失多少。
这一对比,高下立判,岂能不让人郁闷?
而随着残存的倭军撤回对马岛,在朝县半岛上的战斗就已经全面结束了。
常威和木松各自写了战报派人呈送回京,一个送给承平帝,一个送给太上皇。
“哈哈……好,太好了,真是好极了。”大明宫中,承平帝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常威真是太给自己长脸了。
因为常威的耀武营一到朝县,就一路势如破竹,仅用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平息了朝县的战争,更是消灭不可一世的倭寇上十万人。
反观木松和他的辽军,如果不是常威和耀武营的出现,还以为倭寇有多难对付呢,看来不过是他们太过无能罢了。
原本还将辽军当成心腹大患,现在看来,有了常威和耀武营,足够制衡他们了。
而太极宫中,虽然得知朝县已经全部被收复,但太上皇却没有丝毫高兴。
因为以木松为首的辽军精锐在朝县战场上的表现,完全被常威这个后辈给盖了过去,让常威出尽了风头。
要知道,辽军可是自己最大的依仗,如今如此令人失望,怎让人高兴得起来。
木松当然也知道,如实上报肯定难让太上皇老人家开心。
可常威本就不是一般人,他自己也有单独上奏的权利,何况还有朝鲜人见证,想罔顾事实很难。
所以,他只能去挑常威的过错,其中最大的一款,就是常威疯狂杀俘。
落在其手里的倭寇,下到普通士兵,上到总大将,一个不留,全部杀了,简直残忍至极,这有损大周的名声。
正因如此,当承平帝拿着战报向太上皇为常威请爵时,太上皇也只能拿此事说事。
最终,只答应将常威原本降下来的两房三等侯,都再封回原本的一等侯。
也就是说,常威从江南到朝县立功无数,几乎一无所获,爵位依然是原封不动。
所以,承平帝心里也觉得有些亏欠。
当然,他更担心这位自己越发倚重的武将会心生不满。
可是,想帮助常威由侯跨越国公的门槛,眼下也不现实,赏金赏银赐地,对如今的常威来说,也只是锦上添花,根本弥补不了。
为今之计,恐怕只有想办法帮他拿下林家千金,才能让他心里宽慰些了。
所以,当即决定,在常威班师回朝时,一定要让他抱得美人归。
至于林如海同不同意,现在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毕竟林如海现在的重要性,比常威相差太远了。
何况,让你和如日中天的常家结亲,也是为你林家好,而且还是皇帝赐婚,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简直不识抬举。
与此同时,承平帝也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常威在战报中建议的由他主持和倭国谈判的事宜。
毕竟朝县半岛的战斗虽然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战争状态结束了。
万一丰臣秀吉还不知死活,继续增兵呢?
而战争未结束,大周的军队就无法班师回朝。
此时,在常威和木松向大周朝廷汇报的同时,撤到对马岛的毛利辉元也紧急派人回国向摄关丰臣秀吉汇报了在朝县的失利。
因为他不觉得这是自己的原因,所以如实汇报。
毕竟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等人都全军覆没了,好歹自己还成功的撤了回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
丰臣秀吉听到汇报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连追问了五遍。
因为上半年和周国的辽军还打得有来有回,虽然在平穰之战中吃了亏,但紧接着在汉阳城以北就伏击了辽军,让辽军也变得谨慎了起来,没有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可仅仅才过去几个月时间,就被人从汉阳一路赶出了朝县,十五万大军只剩下不到三万,小西行长、加藤清正、黑田长政、岛津义弘等都战死了。
告诉我,这是为什么?为什么?